4.09.2007

叫不應的孩子與自閉症

這幾天赫然察覺到生活中一直環繞在親友叫著自己兒子名字的聲音當中,一個接著一個,誰見到他就先叫三聲名字,然後企盼他夠聰穎靈敏能馬上舉手答有。如果沒有,則他會被給予適當的指導,接著再測試三聲。自己初獲麟兒雀喜地頻叫了兒子名字一年多,現在總算知道他耳根子無法清靜的辛苦。

親友頻頻叫著兒子的名字或許是技窮的情況下與幼兒互動所剩唯一個方法,不過,父母親若能從旁觀察孩子的反應,對於深入孩子的世界應該很有幫助。最近一個測試提早評估自閉症或遲緩兒風險的研究正是這樣做的。

這個研究的實驗人員先拿玩具讓小朋友玩,等到他們專心之後,實驗人員走到小孩子背後用清楚的聲音叫他的名字。如果小孩子有反應轉頭而且跟實驗人員的眼神有接觸,這個試驗就結束。如果沒有反應,隔 3 秒鐘,實驗人員再叫第二次。最多叫到第三次,如果小朋友依然沒有反應,試驗還是結束。

實驗的結果,低風險組全部通過測試 (至多叫兩次就有回應) 。在高風險這一組 (有兄姊被診斷為自閉症) ,一歲時, 14 個沒有通過測試 (叫三次不應或叫第三次才回應) 的孩子裡,在兩歲大時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有 5 個,遲緩兒有 4 個,正常的有 3 個,另外有 2 個沒有繼續追蹤。

儘管這還不是一個兼具專一性與靈敏性的方法,我還是為這後來正常的 3 個孩子編了不正經的理由,會不會是有著跟我們可親一樣關懷他的親友,頻頻叫著他們的名字,硬是把他們從退縮到自己的世界裡呼叫出來。

2 則意見:

10.4.07, 匿名 提到...

學妹的三歲大女兒,也是在二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是有拿重大疾病手冊的...見她平時積極送小孩去醫療院所治療,(療程半年一次,結束後還得換地方排隊申請課程,所以銜接有時會中斷。),還有平時不斷反覆鸚鵡式模仿方式,效果還是有限。好像物理的蠹洞,他們對外的連結容易斷訊,今天懂了,若不繼續反覆刺激,明天全忘了..要養大這樣的小孩,家長很偉大!

10.4.07, scipao 提到...

自己有了小孩後,對這樣的孩子除了感到不捨之外,也更能夠體會他們父母依舊掏心付出的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