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2008

原來三鹿奶粉跟沙子還有一層關係

看到奶粉匙舀起一瓢撒哈拉沙漠的黃沙,身為三鹿美耐皿奶的消費者,真的很容易被該企業傳達豐功偉績的國際廣告引起共鳴,更身受悲壯的配樂感動到欲哭無淚痛哭流涕。



For the past 15 years, we have enough sale volume cover the entire Sahara desert.

「過去 15 年,我們已經賣出了整座撒哈拉沙漠 (的沙子)。」英文程度不好,不太會翻譯這句廣告詞。

9.21.2008

BMI 身體質量指數的物理意義

BMI 身體質量指數,現代社會應該沒有人不會算才對。算法是體重 (公斤) 除以身高 (公尺) 的平方,例如我的體重 59 公斤,身高 1.67 公尺,BMI 算出來就是 21 點多。除了是一個肥不肥胖的指標之外,我的 21 點多跟你的 19 , 23 或 28 又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呢?!

其實,我也不清楚當初這個指標是怎麼定義出來的,不過,從公式來看,體重跟身高的平方應該有一個比例關係才對--體重隨著身高的平方增加。當體重增加遠高於身高的平方,那就是胖,想反的就是瘦。除此之外,這個指標好像沒有物理上的意義。

這幾天,突然又看到 BMI 的公式,這個指標的單位引發我一些聯想。體重除以身高平方的單位是 kg/m2 ,其實,眼尖的應該很快就會察覺到這是壓力的單位--國中理化就學過 P (壓力) = F (施力) /A (面積) 。

體重理所當然是一個施力。但如果 BMI 分子的面積單位真的是指涉一個面積,那麼那一個面積比較有意義呢?!

一開始,我想到的是體表面積。不過,查了一下體表面積跟身高的關係卻是:

體表面積 = a * 身高 + b * 體重 + c

體表面積跟身高卻不是平方的比例關係。現在唯一可以跟身高平方扯上關係的可能只剩下腳掌面積。

如果腳掌長度跟身高是成正比例關係,那麼腳掌面積可以表示成:

腳掌面積 = a * 身高2 + c

那真的就太有趣了。BMI 不就可以表示成這樣:

BMI = a' * (身高/腳掌面積) + c' = a' (身體施予地球的壓力) + c'

這樣一轉,原來 BMI 還不只是一個肥胖指標,它的物理意義也跟指標的意義相呼應著:越胖的人施予地球的壓力越大。

證嚴法師說:「走路要輕,怕地會痛」,從 BMI 的物理意義來看,我們可以進一步事先提防的是「體重要輕,怕地會痛」。

9.18.2008

請妥善處理與充氣娃娃分手

一個 60 歲,失業、孤苦伶仃的老人,最終還是自己出來投案了。為一個分手的往事吃上官司。



(照片來源:読売新聞)

多年前,在他太太過世後,他就名正言順地跟她在一起。就這樣過了幾年,他突然決定要搬去跟兒子住,卻對她投入過多的感情,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割捨。「殺了她,分屍然後丟進垃圾桶。」想著,他覺得似乎有點殘忍。

但畢竟不是一段正常的戀情,他還是得下手。於是把她手腳、脖子都綑綁得緊緊的,裝在一個睡袋裡。睡袋似乎不夠長,怎麼擠,頭髮都露在外面。8 月 21 日,趁著四下無人棄屍在樹林裡。

沒想到,一兩個禮拜後,9 月 1 日,有一對程咬金夫婦溜狗去發現到這具屍體,馬上報警處理。日本警方馬上派了 15 個員警封鎖現場,並且對媒體發佈消息,立即展開犯罪調查。

警方約談了多名目擊者,同時地方晚報也報導這件棄屍案,刊登棄屍地點的照片。

然後法醫也來了,打開綑綁的屍袋驗屍,卻傻眼了。是一具充氣娃娃。

看到日本警方貽笑國際,叫一個 60 歲的老人如何能夠在良心上過意得去呢。9 月 6 日,老人最終自首,被以違反廢棄物管理法起訴。

幸好,在台灣是不會發生這種事的,因為水果日報會想把屍體照片刊登出來,然後第一時間就發現那是假的。

9.15.2008

蜜蜂波動功,黃蜂也得讓三分

我猜想,要到奮起圍剿的地步,溫柔性情的蜜蜂們恐怕是已經被黃蜂逼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或者對印度大蜂而言,至少也是「波動防護網」被突破之後的事了。波動防護網?! 就是棒球場上觀眾席常出現的那一招...

就是這一招--



過去,人們不知道蜜蜂這是在幹什麼,以為牠們也有自己的職業棒球,看到興奮處來趟波浪舞慶祝一下。現在,經過奧地利的生物學家 Gerald Kastberger 徹底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牠們翹屁股是在發功--波動功,是在防禦來襲的黃蜂。

譬如 (下圖示意),當蜜蜂同伴 (綠色軌跡) 遭到黃蜂追殺 (紅色軌跡) 來到蜂巢前尋求庇護,蜂巢的蜜蜂感到黃蜂逼近,便開始發功,從中心的一小圈波浪出去,在蜜蜂同伴躲進蜂群後,爆散開來的蜜蜂翹屁股波動功,雖然不會嚇得黃蜂落荒而逃,但至少也先退避三舍。



除了影片記錄到波動功發出的時間與強度跟黃蜂襲擾的距離與速度一致,可以證明這點之外,Kastberger 還可以用假的黃蜂或綁在蜂巢邊的黃蜂,讓蜜蜂的波動功不停轉上幾個小時 (真殘忍)。

突然覺得人類什麼東西也沒搶鮮發明過,連看球賽的波浪舞也不是。

相關研究:Social Waves in Giant Honeybees Repel Hornets. Doi:10.1371/journal.pone.0003141 [link]

9.12.2008

基因的威力:中國冠毛狗變醜的兇手

中國冠毛狗有機會被冠上世界級的醜名,實在是因為牠們多半一出生就有身體無毛的先天優勢,露出骯髒的膚色,如果再加上披頭散髮,蓬頭垢面,或一些臉部的疾病,飼主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得到 1000 塊美元的獎金。

不過,這種狗也有骯髒不起來、一副毛絨絨貴婦的樣子,只是不常見。



最近科學家發現造成這兩隻同種狗外表看起貧富差距這麼大的因素,只是第 17 對染色體上一個 FOXI3 基因的一個小地方基因序列不同。這就是基因的威力。

相關研究:A Mutation in Hairless Dogs Implicates FOXI3 in Ectodermal Development. Doi: 10.1126/science.1162525 [link]

9.10.2008

走來還是走去

如果人只剩下幾個關節點,我們都有一種能力,可以只藉由這幾個關節點的運動線索來判定對象的性別、年紀以及情緒,男人甚至還能推測到的女性的月經週期。不過這種能力還是有一些瑕疵。

在一種特殊的角度下,如下圖,有兩個人,左邊這個人面對你走來,右邊那個人背向你離你走去,如果他們的運動只用幾個關節的亮點來表示,那麼會出現一種模稜兩可的狀況,靠近或走遠的人這時候的關節點位看起來是一樣的,我們無從得知他是走近還是走遠。換句話說,這種角度下,這些關節點只提供垂直方向的訊息,沒有水平位移的的訊息,會怎麼解讀走近或走遠就看大腦是怎麼設計的了。



是這麼設計的:如果你判斷這個人是男人,那麼怎麼看他都是面對你走來;如果從扭腰擺臀的樣子看起來是女人,那她就會離你而去。如果判斷不出來是男人或女人,那對走近或走遠的判斷也會參半。

不信邪可以藉由 BioMotionLab 這個網站來試試看。一打開這個網站,有一個人走來走去,所有的參數都還是中性的,看不出來是走近還是走遠。先把性別參數移到 MALE 最左邊,會看到有一個男人大剌剌向你走來;然後再把性別參數換到 FEMALE 最右邊,一個女人搖搖擺擺離去。

我想這應該可以算是一種視錯覺,勉強去說大腦這樣設計有什麼實用性,例如對雄性靠近的提前戒備或雌性遠離的及早反應,絕對是有點扯的。自然界應該不會只有幾個亮點在那裡走來走去吧。

相關研究:Correlated changes in perceptions of the gender and orientation of ambiguous biological motion figures. [link]

9.08.2008

疲勞蛋白質

「誠實豆沙包」,吃完了30秒之內說的話會誠誠實實,是 90 年代新科技的產品;「疲勞蛋白質」,將此蛋白質注射入精力充沛老鼠體內,也會急速疲勞,是 21 世紀...。一開始我從中央社讀到「朝日新聞」這則報導時,就是這樣跟周星馳整人專家那部電影的台詞聯想在一起的。


日研究發現疲勞蛋白質,有助開發恢復疲勞法
2008/09/06 01:42:02

(中央社東京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據「朝日新聞」報導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利用老鼠進行研究,找到會引發疲勞蛋白質,研究發現熬夜或運動後,心臟、肝臟和腦部內此蛋白質會急劇增加,休息就會減少。將此蛋白質注射入精力充沛老鼠體內,也會急速疲勞。據稱,這是 解開疲勞奧秘關鍵,有助於開發恢復疲勞的科學方法。

這項研究成果四日在琉球名護市召開的國際疲勞學會會議上發表。

報導指出,近藤一博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鎖定人類疲勞時與在人體內增殖的皰疹病毒有關的蛋白質,並以意味疲勞因子的「FF」命名此蛋白質。利用老鼠在有水場所無法入睡習性,把老鼠置於槽底約有一公分積水 的水槽內一整晚,其後取出老鼠器官量測 FF 濃度。

結果發現,與安眠老鼠相較,徹夜未眠老鼠的腦部 、胰臟和血液中的 FF 增為約三到五倍,心臟和肝臟內則高達十倍以上。讓老鼠持續游泳兩小時,也會出現同樣變化。兩者於休息後均會回復到正常數值。

此外,把 FF 注射入精力充沛老鼠體內,則幾乎不再從事老鼠嗜愛的跑滾輪運動。且疲勞程度與濃度高低呈比例,加上自外頭注射入體內也會出現疲勞現象,符合 「疲勞原因物質」的兩大要件。

報導稱,FF 對細胞具很強毒性,很可能與以下現象有關,即由於在心臟和肝臟增加特別多,使得過勞容易 引發心臟衰竭和肝臟毛病。

報導指出,人類出現疲勞感的機制仍未充分解析清楚。被視為造成運動疲勞原因的乳酸,雖於運動後會在肌肉內增加,但與疲勞程度無關,把乳酸注射入肌肉內也不會出現疲勞現象,乳酸並非疲勞原因物質已於多年前獲確認。

近藤教授指出,「FF 於一出現疲勞馬上會反應,可能是針對疲勞的最先發揮作用回路。這項研究發現,有助於開發出正確測定疲勞裝置以及恢復疲勞的科學方法 。」

朝日新聞:疲労感じる原因たんぱく質を発見 慈恵医大教授ら


事實上,這則新聞的價值,除了娛樂之外,對於多數人應該沒有增加多少科學上正確的認知;整條新聞的重點只在那「皰疹病毒」四個字 (什麼!?你找不到這四個字!?)。

近藤一博教授 (Kazuhiro Kondo) 很早就開始研究第六型人類皰疹病毒 (HHV-6) 感染跟慢性疲勞症狀、甚至是情緒異常方面的關係,這次在研討會上發表的疲勞蛋白質也是皰疹病毒相關的蛋白質,並不是普遍存在一般人身上的功能性蛋白質。

所以,沒有感染皰疹病毒的人跟人家喊什麼自己也有疲勞蛋白質,好疲勞啊!?

9.05.2008

多用腦筋肚子比較餓!?

基本上,坐著認真用力聽一堂課的好學生跟坐在椅子上休息發呆的學生,他們所消耗的熱量並不會差太多,頂多多個十大卡好了。不過,像我們這種好學生總是容易覺得自己腦筋動了一節課,消耗很多熱量,肚子好像餓了。

這麼來說明這個實驗好了,譬如有三群學生,一群是上課完全不做事只發呆,一群是很勤在看黑板作筆記寫心得,另一群是腦筋動得快專找老師毛病的,這些學生上完一節 45 分鐘的課程後,老師請他們去吃 buffet 。然後老師把這些學生所吃的東西的成分跟熱量通通記錄下來。

結果怎麼著,勤於筆記跟動腦筋的學生吃了一樣多的熱量,約 1100 大卡,比發呆學生吃的 860 大卡,整整多了 25% 。



這還得了,動腦筋的只比人家多消耗 10 大卡,卻多吃了 200 多卡。這不就意味著現代的知識工作者,少運動就別提了,自然會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像達文西這麼愛動腦筋的藝術家,Vitruvian Man 的形象也許要改一改。

問題出在哪裡呢? 把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血糖 (下圖) 跟胰島素的變化拿來比較看看,不動腦筋則血糖跟胰島素的變化在這 45 分鐘裏都不大,維持穩定。另外兩組多少動點腦筋的,這期間內血糖跟胰島素的變化卻像波浪起起伏伏的。



這跟常識吻合,腦是一個大量消耗葡萄糖的器官,知識工作讓腦部快速消耗葡萄糖,身體為了維持血液裏葡萄糖的平衡,自然會起起伏伏的調控著。或許也因為這樣,去刺激了食慾調控,讓動腦筋的自然多吃了一點。

所以,像我們這種知識工作者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Knowledge is absolutely Food ,食如順水行舟不退則進啊,別以為動腦筋真的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

相關研究:Glycemic Instability and Spontaneous Energy Intake: Association With Knowledge-Based Work. Doi:10.1097/PSY.0b013e31818426fa [link]

9.02.2008

黃豆是日常殺精子的聖品?

早上一家人出門在電梯內遇到鄰居,她看著我們帶著的小男生,難免問上一句:「怎麼不生第二個呢?!」我也隨興回了一句「生不出來」。進到公司,打開新聞一看,「哈佛研究:男性攝入過多黃豆製品會影響生育能力」,天啊...

我吃素呢! 黃豆是蛋白質的來源,天天都會吃,而且吃很多。到底是怎麼個影響生育能力,Google 了一下,找到幾則中文的新聞,有的說一天只要吃超過半杯豆漿,每西西精液裏的精蟲就會少掉四千萬隻,有的說只會剩下四千萬隻...

哈佛那篇原始報告的數據,雖然只有 99 個樣本,也是這樣表示的 (下圖) :如果以完全不吃黃豆製品的受試者精蟲濃度為基準,每個禮拜喝超過兩杯豆漿的受試者,他們的精蟲濃度每西西大約減少了四千萬隻。其他,精蟲的活動力跟型態都沒有差異。



每西西減少四千萬隻,那到底還剩幾隻呢? 平均 7200 萬隻。看到這個數目,我就比較心安一點了。事實上,7200 萬隻已經很夠用。

另外,從原始數據還可以發現,不管有沒有吃黃豆製品,這些受試者其實每一次射精的精蟲數目是沒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的,也就是說,吃黃豆食品的受試者有一樣的精蟲總數但是密度低,那就是表示體積大。這點是新聞沒提到的。

這種呈現數據的方式讓我想起唸書考試的學生時期,回家跟父母講說這回考了 80 分,他們老是在追那 20 分跑去那兒了,一點都不在意我手頭上的握有的 80 分。何況,黃豆裡所含植物雌激素 (大豆異黃酮) 對身體的益處,你我在健康食品的市場上耳聞過它也不是一天兩天。

相關研究:
1. Soy food and isoflavone intake in relation to semen quality parameters among men from an infertility clinic. Doi:10.1093/humrep/den243 [link]
2. Phytoestrogen Content of Beverages, Nuts, Seeds, and Oils. Doi:10.1021/jf801534g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