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007

斷臍:相連十月,不依須臾?

這個禮拜天無意間看到動物星球頻道在播鱷魚先生 Steve Irwin 的紀念專輯,有一幕特別令我印象深刻: Irwin 在產房跟著醫師把胎兒從媽媽的子宮裏拉出來,象徵親自接生了自己的小孩;而就在小孩出來的那一瞬間,我看到醫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夾住臍帶,然後把它剪斷,過程不會超過五秒,宛如有什麼事情快來不及似的。

不過,真的也很少聽到有產婦在承受生產的椎心痛之際還能夠對即將與胎兒切斷臍帶感到依依不捨,或交付醫生慢一點斷臍的。但逐漸有一些數據說明快不見得有多少好處:

Granada 大學有一篇博士研究論文,分析 151 條新生兒臍帶,



斷臍時間



20 秒內
(79 條)
2 分鐘後
(71 條)

臍帶靜脈血球容積與血紅素
沒有差異
臍帶動脈氧氣分壓

較高 分壓高胎兒的氧氣供給較充足
胎盤剝除時間與母體出血量
沒有差異 縮短斷臍時間的說法在於避免母體大量出血
臍帶動、靜脈三酸甘油酯 (TAG) 濃度
較高
不知道會有什麼影響
褪黑激素 (melatonin) 濃度
沒有差異。但是動、靜脈裏褪黑激素的濃度差異顯示有一部份被胎兒吸收去了。 胎兒的松果體 (pineal gland) 可能對出生有反應。

除此之外,去年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鄭博仁也寫了一篇「產後兩分鐘,兩全臍美」的短文,整理了一些比較出生後立即切斷臍帶與產後兩分鐘再斷臍的胎兒研究在聯合報刊出。

透過臍帶到胎兒,母子相連十足月,何妨相依數分鐘。

0 則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