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V 病毒才是蜂群衰竭失調的兇手?
如果我們真的找不到莫名奇妙成群失蹤,稱為蜂群衰竭失調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的蜜蜂屍體,回過頭來比較失蹤蜂群殘存的黨羽與不會失蹤的蜂群之間的差異,亦不失為一個提供辦案線索的方法。目標還是放在比較這兩種蜜蜂族群體內的寄生蟲或微生物,盡量不考慮電磁波這種只要有什麼不知道的原因就可以拿來搪塞的因素-
CCD 蜂群
(樣本數=30)非 CCD 蜂群
(樣本數=21)以色列蜜蜂急性麻痺病毒
(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 IAPV)25 1 喀什米爾蜜蜂病毒
(Kashmir bee virus)30 16 蜜蜂微孢子蟲
(Nosema apis)27 10 東方蜂微孢子蟲
(Nosema ceranae )30 17 資料來源: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46498
果然,美國科學家用基因工具搜尋幾十個不同峰群的樣本後大有斬獲 (上表):之前涉嫌重大的幾隻寄生蟲,像是東方蜂微孢子蟲,在逮到嫌疑更大幾乎只存在 CCD 蜂群裏的以色列蜜蜂急性麻痺病毒 IAPV 後,可以暫時交保了。根據這個嫌疑犯名稱的特色,牠做案的手法應該是先讓蜜蜂的翅膀不停地顫抖、痲痺,最後死在半路上。
在犯案時間上,雖然在 2006 年時在美國才出現正式蜂群衰竭失調的報告,但其實早在 2004 年就有蜂農注意到這個現象,當時正好是美國開始從澳洲進口蜜蜂的時候,而這些驗出 IAPV 病毒的衰竭失調蜂群清一色都是澳洲進口的。
不過,儘管如此,在澳洲並沒有發現蜂群衰竭失調的現象,這是尚待釐清的疑點,不排除有其他共犯存在,像是美國才有的蜜蜂蟹蟎 (Varroa mite) 可能先引起蜜蜂免疫失調才讓病毒伺機逞兇。
社會新聞一則。
0 則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