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stinal Microbiota 從大便看嬰兒腸道菌叢的形成
這篇研究報告讓我回想起過去一年多來從孩子出生第一把墨綠色的胎便開始到現在我避之唯恐不及的大便裡,原來藏著這麼多秘密,更不由得佩服起這群科學家還同時收集 14 個嬰兒從出生到一歲的糞便用基因晶片 (Microarray) 分析裡面的細菌群變化。
花了一點時間仔細研讀,從中我大概可以整理出幾個重點大略描繪嬰兒腸道菌叢形成的過程:
- 腸道的微生物生態在人體扮演著重要的功能:對抗病原菌、營養代謝、刺激血管生成、脂肪儲存、免疫...
- 嬰兒離開無菌的子宮後其中一件大事就是接受細菌在腸道寄生,細菌的來源包括產道、母乳、皮膚以及食物。
- 共生的細菌種類多達數百種,滋長的速度會在幾天內達到超過嬰兒自身細胞數目的穩定數量。
- 從這 14 個嬰兒的糞便發現,每一個嬰兒腸道菌叢的組成都不同,這種不同會隨時間持續著。(這影響到對健康腸道菌叢的定義)
- 六個月以前似乎是菌叢形成的腸道風暴期,暴露在環境裡的各種細菌試圖在嬰兒腸道里佔得一席之地,這個時候嬰兒糞便裡的細菌群分佈與嬰兒所處環境裡的細菌源,例如產道、父母親的大便與皮膚,的分佈相似。細菌群分佈也常會有劇烈的變化,例如一個菌群突然消失,另一個取而代之。
- 隨著嬰兒腸道發育與飲食改變,具有共生優勢的細菌慢慢的取回牠們在腸道應該有,但早期沒有機會卡位的地位。
- 一歲後,嬰兒時特有的腸道菌叢會慢慢收歛到類似成人的菌叢分佈。
- 14 個嬰兒裡,正好有一對異卵雙胞胎,很特別的是,她們的腸道菌叢隨時間的變化竟然相似。由此推測,環境是影響嬰兒腸道菌叢形成的重要因素。
另外,報告裡有一個數據不同於過去的研究結果是關於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 對嬰兒腸道的重要性。過去,有許多報告一直到現在普遍認為餵食母乳的小孩腸胃道與糞便會有大量的比菲德氏菌,這種細菌對腸道的健康很重要,不過,從這 14 個嬰兒的大便中卻發現,比菲德氏菌要到出生後好幾個月才會出現,而且一直到成人,這種細菌佔整個腸道菌叢的比例都算少數。
或許,比菲德氏菌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觀察者期望的例子,不過既然已經進入商業價值體系裏,儘管實際上是一種不成比例的重視,它的地位自然不會輕易被這種研究報告打倒。但是,從嬰兒腸道菌叢形成過程的個體特有菌群分佈來看,再加上又是少數菌種,比菲德氏菌不見得是你需要的,也不見得你吃了之後就可以改變你的腸道菌叢組成分佈。
0 則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