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07

Feverish 小孩發燒的照護原則

多數父母最常遇到而且每次遇到就不自主地焦慮起來的幼兒健康問題,就是發燒。所幸我週遭的父母親們除了焦慮之外,都還懂得馬上帶著孩子衝往診所尋求協助,只不過這個舉動反應的還是對小孩子發燒的焦慮,然而,其實大部分小孩子的發燒都會自然好轉。既然如此,一份適用五歲以下小孩子的發燒臨床醫療照護準則所緩和的可能必較是父母的焦慮,甚過小孩子的不舒服症狀。

這是英國 NICE 在今年五月發佈的一份臨床準則。不過,請讀者恕我無法將整本一百多頁的英文一條條翻譯解釋,但是從給一般大眾的版本裏,我倒是發現一些比較重要的觀念:

  1. 大部份小孩子發燒會自己好轉,只有少部份無法改善的可能是因為其他疾病或感染造成,如果真的擔心請就醫。
  2. 你可能會很急切想告訴醫生你的小孩發燒到幾度或燒多久了,這無可厚非,但是這些數據對於評估小孩子到底怎麼了並沒有多少幫助,何況這些會因病童而異。
  3. 關於發燒的體溫只有對六個月以下的小孩比較有意義,因為這個年齡的小孩比較少發燒,體溫可以做為嚴重疾病或感染的訊號:三個月以下,燒到 38 度以上,或三到六個月,39 度以上請特別注意,可能需要住院檢查。
  4. 你的醫生要替你留意的除了體溫之外,還有心跳速率、呼吸頻率,以及是否有脫水現象,更進一步的檢查還包括 X 光、血液與尿液檢查。要特別是尿液檢查,因為多數小孩子發燒是泌尿道感染所致。
  5. 在沒有找到發燒原因之前,你的醫生不應該開給你口服抗生素;但若懷疑是腦炎球菌感染,則可在第一時間先給非口服 (注射) 的抗生素 。
  6. 居家照護除了遵循醫囑服用退燒藥之外,要幫助小孩子補充流體,注意脫水的徵狀,包括嘴乾、沒有眼淚,以及眼睛凹陷,更小的小孩可以注意囟門是否凹陷。
  7. 脫衣服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其實都無法有效退燒,如果小孩子不反抗,可做可不做。
  8. 有幾種狀況應該要馬上回去就醫:一、小孩昏過去了;二、小孩皮膚若出現出血疹子 (non-blanching rash,拿個透明玻璃杯在疹子上用力壓,紅色斑點不會消失) ,應該馬上回去就醫;三、病情加重;四、連續發燒五天;五、父母親越來越焦慮了。

其實,我並不那麼以為父母親對孩子發燒的焦慮一文不值,從我跟太太照顧目前這個小孩的經驗裡發現,雖然不那麼科學,這是某種程度的第六感。

0 則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