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多芬 Dove 談談還不晚
不同於多芬 Dove 著名的廣告「 Evolution 」的Evolution,難得看到有人仿作 Onslaught 這支片子。不過,有什麼賣點被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 看上而加以仿作,這種事情通常也非同小可,一直以來相當欣賞多芬不斷拋出省思美體工業的媒體素材,我看了也啞口無言。
閱讀全文[+]就是愛胡扯
不同於多芬 Dove 著名的廣告「 Evolution 」的Evolution,難得看到有人仿作 Onslaught 這支片子。不過,有什麼賣點被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 看上而加以仿作,這種事情通常也非同小可,一直以來相當欣賞多芬不斷拋出省思美體工業的媒體素材,我看了也啞口無言。
多芬的製造公司 - 聯合利華 Unilever ,是全世界最大量使用棕櫚油的公司。而棕櫚油是印尼的經濟作物,砍熱帶雨林換來的 (這讓印尼成為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第三大國),很不幸,Unilever 的棕櫚油都是向這些砍熱帶雨林的供應商買的。照理講,Unilever 這麼大量的使用者應該有能力決定或影響棕櫚油的生產會不會破壞環境。
但,Unilever 致力在提升公司環保形象的諸多作法裏,竟然沒有考量到這點!?
事實上,這個片子更讓我震驚錯愕的是,美體省思跟環保竟是可以拆成不同的事來談。看來真的要敢快跟多芬談談以免太遲,熱帶雨林都被我們洗澡洗掉了。
Talk to Dove before it's too late.
相關資料: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 Unilever campaign questions and answers [link]
閱讀全文[+]現在的國中生物課本不知道還有沒有蛇吃青蛙、獴哥吃蛇的食物鏈例子。不過,現在獴哥可是多了一個新角色 - 找地雷。
連我也不知道這種小動物的嗅覺能力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大象跟豬,而且不像狗的嗅覺會受風向影響。
斯里蘭卡的科學家不出兩個禮拜就可以把一隻獴哥訓練成找地雷的幫手,找到了還會舉腳或舉高鼻子打 pass ,成功率九成以上。
把牠抓來綁在遙控機器人的鏈鎖上,由機器人來控制牠行進的方向,後面再托一副金屬探測器,與角度偵測器,搭配攝影機,在遠處遙控的人就可以根據獴哥的動作在地圖上做記號,標示地雷點,儼然成為一部人、機器、動物三合一的掃雷偵測器。
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這些讓人無法 keep walking 的地雷真的都被獴哥找到後,獴哥自己還有能力 keep walking 。據說牠們的體重夠輕,不會引爆地雷。
相關研究:A Human-Animal-Robot Cooperative System for Anti-Personal Mine Detection [pdf]
閱讀全文[+]自從上次亂寫過人孔蓋 2.0 的事後,說也奇怪,有好一陣子走在路上眼睛都是盯著人孔蓋看,因為我是不相信台灣的人孔蓋會變漂亮的,尤其是在鋪路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而台灣,即便是在最低層次,人孔蓋嚴重陷入、突出路面,或是每每十公尺距離就有三四個人孔的危險狀況,似乎也不太會干擾到我們這麼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要更進一步說人孔蓋的裝飾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觀感,其實還言之過早...
但最近這幾天鄰近鄉鎮馬路在施工,讓我感到驚訝的,竟是出現一個「曖曖內含光」的人孔蓋。這不是一個普遍熟知的人孔蓋,是寬頻管道人孔蓋耶﹔更難得的是,長方形的人孔蓋上刻有台南縣著名的旅遊景觀,有自行車、縣鳥水雉、蓮花、黑面琵鷺、鹽山等等。
台南縣政府會對人孔蓋投以關懷真是令人驚訝,不知道其他縣市有沒有如此,這或許跟這幾年台南縣長曾走訪過日本也有關係。
不過,「曖曖內含光」真正的意思是可以有光,但實際上還是沒有光。
只是,這回讓這麼精心設計的人孔蓋發不了光的,除了鋪路技術落後之外,不知道可不可能有潛在認為有網路就不需要馬路的心理作祟!?
閱讀全文[+]老實講,我不太在意誰第一第二,我只想知道通常被用在形容組織規格大小的「百大」兩個字,放在「性感美女」幾個字前面是在修飾什麼,什麼很大。
性感應該是沒有所謂大不大的,一般人應該沒有能力做出性感程度的區分,只有男人眼光的差異交織著「有」或「沒有」的差別。
所以「百大」可能不是用來修飾「性感」﹔有可能是獨立的形容詞,指名氣很大。
但如果只是名氣很大,那就跟性感沒什麼關係了。為了維持性感跟名氣的關係,所以這 100 個候選者的基本條件應該是性感,但性感又只是男人主觀的感受,如果要照顧到全部男性的機會,性感美女應該放寬解釋成年輕女性。這樣做,名單正好可以擴充到 100 個,有些人還是聽都沒聽過但長得跟公司的總機小姐或接待很像。再來就是比名氣跟 fans 數量了。
想當然爾,眾多男人從不知道哪來的 100 個名單裏投票選出來的,再怎麼選,大家都是年輕女性,候選的都是百大,所以得票數高的自然應該是由於名氣很大。
林志玲,她又當選了「台灣名氣最大,粉絲最多的年輕女性」。這樣講就不會搞混第一大到底是什麼大了,這樣講也才不會得罪 500 萬沒有投給馬英九的選民沒有認為她性感投給她的男人。
我想,第一大性感美女應該也支持這樣的看法,不然,以她解釋美的角度 (上圖文字),我看該當選的應該是惡地求生的小黑美人。但她沒有 fans 。
選美是開發國家的奢侈。
不吃藥、不求神,要在日常生活裏找到生男生女的影響因素不太容易,尤其是飲食千百種,要真能夠發揮滿足道聽塗說者的預期功效的更少,就算有,可能也比多吃點家樂氏好不到哪裡去。
生男孩,好不容易在孕婦懷孕前的飲食回憶中找到兩個可以稍微提高機率的因素:熱量跟早餐的穀物攝取量。把 721 個受調查的婦女根據受孕前攝取的熱量或早餐榖麥的攝取量大致分成三群,攝取量大的那一群,生男孩的機率都大過五成 (上圖)。
相關研究:You are what your mother eats: evidence for maternal preconception diet influencing foetal sex in humans. doi:10.1098/rspb.2008.0105 [link]
閱讀全文[+]過了昨天,今天繼續虐善待地球。這五十招來自一個像在設計 icon 的設計公司,除了是針對的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之外, icon 本身的設計應該比所要傳達的訊息吸引人。但實際上,icon 看起來並無別具巧思,反而是訊息讓我覺得有幾分新穎。
其他的不談,就談第 8 招跟第 22 招,關於飲食的撇步。
最近剛好有人把美國每一種食物生產消費的過程會產生多少溫室氣體徹底算了一下。結果,跟以前所熟知的沒有多大差別,牛還是溫室氣體的最大生產者,紅肉是所有食物裏,以重量為基準,產生最多溫室氣體的食物 (下圖),以熱量為基準也是,以價格也是。
然後,有了所有食物消費產生的總溫室氣體數據,就可以把食品從產地運到零售點產生的溫室氣體拿來比較。結果,最近這陣子流行起來的「買在地生產的食物」所減少 food-miles 的溫室氣體排放平均不過佔總排放的 4-11% 。
而這 4-11% ,就算一整個禮拜看不上在地的食材,全買外地貨,只要一個禮拜有一天不吃紅肉跟乳製品,就全抵回來了。
我不知道「一週吃素一天」這個撇步原始是怎麼來的,不過,從新的研究數據來看,倒是容易讓人有「不買在地食物的贖罪招式」邪惡的聯想。不然,誰能舉出比這個更吻合的數據告訴我為什麼吃素只有一天而不是兩天,或三天!?
相關研究:Food-Miles and the Relative Climate Impacts of Food Cho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link]
今天無非是媒體最愛地球的一天,因為數不清的政治人物今天用一種平常不會用到的交通工具上班,走路的走路,騎腳踏車的騎腳踏車,坐公車的坐公車,成了媒體競相追逐焦點,地球的曝光率也跟著增加了。
這樣不算壞,至少這種衝動也讓我有想跟的衝動。
艷陽天,腳踏車上除了自己,還有 15 公斤重的兒子;身上除了自己的書包,還有兒子更重的書包。不過,對我而言,這樣的八公里路程其實算小 case ,稱不上辛苦,多流了幾滴汗而已。
沿途,跟以前沒有兩樣。我以為政、官領頭的舉動會有風行草偃的效果,事實上,一路上孤單寂寥到我根本無法舉例給吵著要騎摩托車的兒子看,看這位叔叔,那位阿姨也騎腳踏車上班。
也許在台北市,坐著大轎車卻心想騎腳踏車上課、坐捷運上學的小孩,他們的官員爸爸平常能夠用來說服小孩的例子比較多一點。看,路上哪個人不是開著大車上班上學呢。
拚經濟的思維之下,一日地球無疑都只是短暫的衝動,集體在消費政官的「不消費」。相較於真正有心努力在過減碳生活的一群人,生活扛載著地球的憂忡,這並不難。
一直以來,隨著季節氣候變化,一波一波的流行性感冒 (病毒) 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都還是個謎,而且眾說紛紜。
大致上有兩種說法各有人信服:第一個是病毒庫的說法,地球上有一個地方 - 一般相信是位在熱帶 - 適合病毒長期潛伏居住突變,每年到了合適的季節,這些病毒開始往外擴散到高緯度的溫帶地區,流行過後消失;第二種說法是,其實這些感冒病毒沒有離開過流行的地區,它們只是用另一種未被察覺的方式在突變演化,直到下一次疫情爆發。
流行病學家跟病毒學家埋首猛挖想找出到底那一種解釋才正確,想不到,卻被一個連病毒抗原測試都不會做、當初專攻語言認知演算的資訊科學家, Derek J. Smith ,挖到了。病毒庫的說法可能性大,而且那個病毒庫就在東亞跟東南亞,並不全是熱帶地區。
這不是 Derek Smith 第一次在流感病毒領域的研究引起注目。 2004 年,他把一般人很難入門的流感病毒株抗原變異表做成了簡單的抗原地圖,發表在 Science 上,結果兩個禮拜後,WHO 的官員就邀請他成為全球流感監測中心的成員。
三年後,他再次利用很基本的方法解決流感病毒源頭的問題,只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流感疫情是潛伏在地,然後爆發,那麼這次爆發疫情的病毒與前次疫情病毒間的差異,應該會比其他區域疫情病毒的差異小,有嗎? 沒有,疫情區域間的病毒差異比較小。
譬如,美國最新一波的流感病毒,跟半年前當地的流感病毒的差異,會比幾個月前亞洲發生的流感疫情病毒差異大。差異大就表示,在地爆發的可能性比境外傳入的可能性小。
用這樣的邏輯,配合 13000 筆全球收集來的 A型 (H3N2) 流感病毒抗原樣本、1000 多筆基因樣本與時間資料,Derek Smith 跟 WHO 比對出 2002-2007 年 H3N2 流感病毒的全球循環路線:從東、東南亞,到歐洲、北美洲,然後再到南美洲,另外一條路線是直接到澳洲 (下圖紫色線條) 。
這條感冒病毒傳遞路線,剛好跟全球航班路線密度圖不謀而合 (下圖背景紅色線條)。
但現在還是遇到一個問題,東、東南亞的病毒又是哪裡來的? 難道是一直存在,在這個區域內繞嗎?!
還真的是如此。分析發現,2002-2007 這五年,東、東南亞區域內國家的大大小小流感疫情一波波沒停過,而且病毒都有親屬關係。例如,韓國的流感,四五個月後跑到菲律賓,譬如,日本的流感,四五個月後也跑到馬來西亞等。
一直在東、東南亞繞,等到機會成熟了,流感病毒就會傳出這個區域。當然是搭飛機,6-9 個月內最遠就會到南美洲引起一波流感疫情。如果這個藍圖屬實,這個區域將會成為控制全球流感的樞紐。
其實,根據這個藍圖,搭配最近緬甸、韓國的禽流感消息,看起來下一波大家預期可怕的流感慢慢在暖身,而且態勢並不含蓄。難怪歐美國家直盯著這裡看。
相關研究:The Global Circulation of Seasonal Influenza A (H3N2) Viruses. doi:10.1126/science.1154137 [link]
前陣子喧騰一時的車床族惡夢事件,知名藝蠅被狗仔跟蹤,使用足以拍清楚月球表面的望遠鏡頭從台南拍到在北部一處郊外與另一名女藝蠅搞車震。最近,案情有新的突破,當事蠅向 TXBS 電視台坦承當天事件始末,該電視台特別製播了真相還原影片報導。
一開始,該藝蠅邀約女藝蠅出遊,半途中 (影片 15 秒後),突然出現一陣怪聲音,持續了四十五秒之後,女藝蠅就此失去清白,也就在這個時候,被狗仔拍到。
不過,鑑識專家認為這事件並不如當事蠅所說的那麼簡單。
疑點之一,鑑識人員比對了持續 45 秒的聲音發現,這聲音很像男藝蠅 (果蠅) 求偶時才會用翅膀發出的聲音 (下圖 B ♂)。可是男藝蠅卻聲稱當天他沒有帶翅膀 (影片中他真的沒有翅膀),無法發出這種聲音。
後來警方根據這個錄影帶的聲音比對到,這是日前一起謀殺案中,一個無頭女藝蠅死前所錄製的聲音 (上圖 B ♀fruM) 。警方很驚訝,女藝蠅所發出的聲音竟然能夠讓沒有翅膀、無求偶能力的男藝蠅拿來當做求偶催情電音,這讓警方對男女性別的差異有了新層次的認識。
更不單純的是,進一步的 DNA 化驗比對,無頭女藝蠅竟然有一個基因被改變成 fruM ,這是警方有史以來第一次遭遇到的生化科技犯罪。
到底搞車震的男藝蠅跟無頭女藝蠅案有何關係,案情膠著,有待進一步調查。
影片與圖片來源:Sex-Specific Control and Tuning of the Pattern Generator for Courtship Song in Drosophila. Cell 2008,133:354-363 [link]
「終極奶瓶」這種商品最終極還是想解決希望回歸原始但無能為力的困境,同時也呼應一個幽默:裝ㄋㄟㄋㄟ最好的容器還是乳房。
事實上,對嬰幼兒來說,有奶並不全然都是娘:形狀與觸感的初次印象很重要。例如,現代鼓勵餵哺母乳的醫院,餵給剛出生嬰兒的第一口ㄋㄟㄋㄟ通常不會直接用奶瓶,會先用滴管,原因是,怕小孩子吸了奶嘴之後,不會吸吮媽媽的乳房。
同樣的,一開始就以乳房餵母乳的媽媽也會有小孩子從此愛上乳房、不喜歡奶嘴,而疲於奔命的困擾。
所以,Adiri 公司發明的 Natural Nurser™ Ultimate Baby Bottle 終極奶瓶絕對是一派正經的事情,而且還榮獲過卓越醫療設計獎項。
「終極奶瓶」的奶嘴模仿乳房的形狀與柔軟觸感,而且為了維持乳房型奶嘴的完整性,把奶瓶的開口放在瓶底,漏氣孔也在瓶底。同時,因為媽媽的乳房不含雙酚 A ,終極奶瓶也捨棄以 PC 當作材質。不過,到底這麼柔軟的東西是什麼材質,Adiri 沒有透露。
總而言之,「終極奶瓶」足能協助嬰幼兒跨過橫在媽媽的乳房與奶瓶之間的距離 (看,這小子吸得這麼滿足),在不適的時間場合,讓媽媽有隱私與喘息的機會。不愧是奶瓶的終極應用 (奶瓶從一開始發明就只是這樣用不是嗎!?)。
但我想不出沒有餵母乳的父母買一隻四五百塊台幣的奶瓶做什麼。
歐洲太空總署 ESA 提供的這些太空廢棄物的想像畫,讓人不能不聯想到最近傳說德國一個 13 歲的男孩發現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在計算 Apophis 小行星將於 2036 年撞擊地球的機率有誤 [link] ,比起 NASA 的 1/45000 ,他認為會提高一百倍變成 1/450 ,理由是 NASA 沒有把 Apophis 進到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內之後,被衛星或其他東西撞擊而改變軌道的因素考慮進去。
事實上,只要看到 ESA 畫的這些圖,下圖是其中之一,誰都知道這是要考慮進去的。
這看起來是有點誇張,不過,從 1957 年第一顆人造衛星 Sputnik 升空開啟太空時代到現在,被送上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有 6000 顆,目前有 800 顆在運作,其他的舊的舊、毀的毀,留了一堆碎片在軌道上,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好的、壞的衛星或碎片,不要說等到 2036 年會干擾行星碰撞地球的機率,可能連衛星跟衛星或太空船之間都會因此產生撞擊的危險,這是 ESA 畫這個想像圖的用意。
我是覺得,如果嫌桌面不夠髒亂的話,倒是可以下載回來當桌布。
如果不是自家的 Vioxx (Rofecoxib; 偉克適錠) 止痛藥會增加心臟病風險而下架,訴訟後準備了快 50 億美元要出來賠償,Merck 的內部文件就不會透過司法公開,今天也就沒有機會看到這麼有趣的一張圖表了。
這只是 Vioxx 訴訟案件裏,原告的顧問團提出來的一項質疑1:Merck 做的臨床試驗報告或是回顧性的綜合評論 (review paper),參與的科學家或醫生多半是掛名的,有些掛名的作者財務透明資料有疑慮,對是否接受 Merck 資金的贊助沒有交代清楚。
下面這張圖是 Merck 拿 Vioxx 對老人癡呆症患者做臨床試驗的兩種報告版本,上方是請寫作公司 (槍手) 寫好的草稿,第一個作者是 「External author?」,顯然草稿寫好時這個人還沒找到,或者價錢還談不攏;下方是報告正式發表後,這個人就出現了。
雖然「掛名」這種事,在科學界常有,但是被這樣脫光光看的,大概很少。不過,大藥廠的掛名事件其實可能只是金玉其外,比較讓人擔心的是縱容這種作為的背後目的。
錢,名聲給你,錢歸我。這種暢銷藥利益目的所驅動的其他作為,更嚴重的還包括避重就輕。
使用 Vioxx 會增加死亡率,Merck 內部早就掌握這個數據,不過,給 FDA 的數據又是另外一套2:譬如,實際接受過治療的患者死亡率是 3% ,把治療中跟停藥的死亡率數據分開就變成 2% ,跟安慰劑的 1% 比起來就比較容易讓 FDA 接受。
1% 看起來不多,不過像 Vioxx 這種暢銷藥上市五年有 8000 萬人服用過,1% 相當於台灣一個縣市的人口。賺了那麼多錢,然後把一個台灣縣市的人口毒死,套一句臨床試驗的術語,叫做 「well tolerated」?!
好好的大藥廠,行逕像毒販。
相關資料:
1. Guest Authorship and Ghostwriting in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Rofecoxib. JAMA. 2008;299(15):1800-1812. [link]
2. Reporting Mortality Findings in Trials of Rofecoxib for Alzheimer Disease or Cognitive Impairment. JAMA. 2008;299(15):1813-1817. [link]
九把刀的文字以一個拉布拉多狗主人面對南韓立法吃狗肉這件事的情緒要來拆卸國際間「文化差異」的大招牌,作為反對韓國人立法吃狗肉的觀點,是有點力道不夠。但他至少表達了局外人最冀盼的真善美觀點。
不過,我覺得,對人來說,由於狗的數量還不少,比起日本人被抗議不可以再吃為數不多的鯨魚,韓國人吃狗肉應該不至於面對跟日本一樣大的國際與論壓力。所以,同樣是「文化差異」,真有這種文化根基與需求的話,韓國人自己討論吃狗肉的問題,「怎麼吃」會比「可不可以吃」有較大的公約數。
而且「怎麼吃」會是改善狗的生存現況可能被妥協接受的選項。
如果要一人一信,記得給李明博的信後面加註:真的不行,至少讓我們看牠靜靜地走。
閱讀全文[+]有,叫做肉水 (meat water,光聽就想吐) ,什麼口味都有,牛肉、漢堡、熱狗、烤肉、炸魚、炸豬排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我其實比較好奇的是,以添加蛋白質衍生出肉食口味的想像行銷噱頭,他到底添加了什麼蛋白質在裏面!?吃素的人喝豆漿、牛奶可以替代嗎?!
閱讀全文[+]用簡單的概念把事情弄清楚講明白,即便背後的數據計算很龐大很複雜,這就是高竿的科學。先給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趙丰院長研究團隊 (只有兩個研究生與一個教授) 拍拍手1,他們把過去一百年全球的水庫儲水量計算出來,報告就這樣刊登上 Science 期刊耶2。
研究發現,全球變遷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比我們想像中還嚴峻,因為一向忽略了被陸地水庫所截留的水量。研究團隊蒐集了全球近3萬座大小水庫的儲水量統計,計算出過去 50 多年來,約有 10800 立方公里的水被截留在水庫裡,這麼龐大的水量若流入大海,足以讓全球海平面多上升 3 公分。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數學,全球海洋面積大約是 3 億 6 千平方公里,在陸地上所有水庫裏 10800 立方公里體積的水如果全倒進海裏當然會貢獻海平面約 3 公分。這跟計算一塊南極的陸冰完全溶解注入大海是一樣的算法。
然而,由研究報告看來,從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後全球暴增的水庫 (下圖) 把水蓄積在陸地上反而變成過去幾十年來幫我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無心插柳之策。
在上圖中,雖然水庫儲水不會達到最大名目儲水量,但是把滲漏成地下水的部分以及三萬座大水庫以外越來越多的小水庫考慮進去,實際上停留在陸地上的水會更多。
這麼多本來應該入海流的水,如果沒有這些水庫水壩攔住,從 1950 年開始到現在,每年會讓海平面上升 0.55 公釐,使得原本因為氣候變化上升的海平面升高速率變成每年 2.46 公釐 (下圖紅線,藍線是實際的上升數值) 。
由此看,雖然每年水庫所增加的儲水量對海洋而言微不足道,幾十年累積下來,水庫減緩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是可觀的,大概有 20% 。可惜,1980 年以後全球大水庫的興建逐漸減少,陸地蓄水量成長趨緩,這道人們減緩海平面上升唯一發生過效用的方法慢慢要勢微了。
但這也無意給了我們一個點子,為了不被南極的溶冰淹沒,挖洞儲水似乎是一個可以短暫喘息的辦法,紅海大壩更好,但要應付地球上那 3000 萬立方公里 (目前水庫儲了 1 萬立方公里) 等著溶化的陸冰3需要多大的水庫啊,乾脆沿著南北極圈圍一個極地大冰水庫好了。
相關資料:
1.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中大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水庫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link]
2. Impact of Artificial Reservoir Water Impoundment on Global Sea Level. doi:10.1126/science.1154580 [link]
3. "What If All the Ice Melts?" Myths and Realities [link]
無意間回想起幾天前下班接兒子時頗有所感的一幕。在我之前,有個爸爸先到、擋在幼稚班唯一的出入小門前,他也是來接小孩的。我注意到男人的穿著,條紋襯衫西裝褲﹔身高有一百八,雖然可能有四十歲了,站姿依然很挺拔。因為他,我無法馬上跟兒子打招呼,索性就站在後面看他跟孩子的互動。
說也奇怪,我從看老師花了一些時間幫他的小孩穿鞋子一直到男人牽走小孩之後,都沒見到他有第二個姿勢,都一直站著。
一開始也沒想太多,直到,跟兒子玩了個捉迷藏讓他驚喜我來接他了之後,蹲下來跪在門前的腳踏墊上跟老師一起協助兒子穿鞋子,我才頓然了解剛剛那一幕說了些什麼。
多半的男人不堪被當作玩偶,在孩子幼稚的階段裏,不維持身段很快就會變成玩偶的下場﹔但沒有縮小成玩偶的身段,男人難說曾認識過自己兒子。
閱讀全文[+]我其實是相信孕婦生產過程可能會產生高潮的,最起碼的理由當然是捉摸不定的 G 點,胎兒經過陰道擠壓刺激到可能導致的陰道高潮,但卻也不認為這種高朝只是 G 點依存,不相信有 G 點的婦女生小孩都能夠經驗到性高潮,特別是在冰冷的醫院產房裏。
在美國有合格助產士之母稱號的 Ina May Gaskin 在一次受訪之中提到「性高潮式生產 」(Orgasmic Birth) 這個名稱的意涵:
It's the only way I can think to market it to (this) generation....I mean, it's not a guarantee, but it's a possibility. [link]
也就是說,事實上,「性高潮式生產」這個名詞行銷的味道大於實質的可能性。
行銷什麼? 胎兒不經過產道等於完全放棄微薄的性高潮可能性是在行銷什麼? 自然生產。
因此,第一次學到 Orgasmic Birth 這個字時也就一直在好奇、期待 Ina May Gaskin 用幾十年的接生經驗所要製作的紀錄片,想見識什麼是高潮生產。這部紀錄片就取名作 The Orgasmic Bith 。今天看到了預告片,同樣是生孩子,跟我唯一一次陪產,也是自然生產,所經驗到的有種說不出的懸崖落差感。
還不只是一般醫院機械化的自然生產,而是精緻化助產士 (vs. 傳統產婆) 式的在家自然生產。
所謂精緻化自然是相較於傳統產婆式「準備熱水、剪刀,男人在門口等」而言﹔相對地,有別於醫院用麻醉藥止痛劑壓抑生產疼痛的模式,這裡,Orgasmic Bith 的精緻也在於以陪伴、撫慰以及疏導的方法轉化陣陣的生產疼痛成浪漫起伏的高潮情緒醞釀。
以撫慰處理疼痛,這是性愛關係的一個元素,放在自然生產上,即便沒有高潮也帶來更深一層的親密關係。
雖然在家生產跟醫院生產還是風險上的差異1,但生孩子,原始就不是開腸剖肚,就台灣的剖腹產率高達三分之一名列世界前茅的現況,性高潮式生產拿來當做教育題材,就算沒有相關完善的制度,也正好切中時弊2,提醒台灣女人意識到生產過度醫療化的現況3。
相關資料:
1. BBC NEWS: Home birth to ward increases risk. [link]
2. Taiwan’s High Rate of Cesarean Births: Impact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Fetal Gender Preference. doi:10.1111/j.1523-536X.2007.00157.x [link]
3. 台灣女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八) [link]
前陣子看到一張 Osram 歐斯朗的燈泡廣告,當時,除了不禁有「囊螢苦讀」今猶在時空錯置的不真實感之外,最不解的就是,歐斯朗只是家喻戶曉的燈泡製造商,如果有一種什麼燈具可以匹配它,給他上萬伏特的電壓,不管怎麼讓這顆燈泡有 X 光的效果,這組燈具應該比燈泡更值得廣告才是。
不知道是無心插柳,或有心栽花,我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從今天看到的手電筒廣告,得到一部份滿足。
果然,Maglite® flashlight 就是符合想像值得廣告的燈具。
所以,說誰抄襲誰,一開始就不在這種邏輯裏:我相信,Maglite® 用的一定是 Osram 燈泡,換個角度看 Osram 那張廣告也一定會發現 Maglite® 的。
閱讀全文[+]利用空閒時間整理、比較了最近拿到的 TOP 20 Biologics 2007 跟去年 2006 的資料,除了歷年維持穩定銷售成長的紅血球生成素 (EPO) 在去年成長停滯之外,大者恆大的現象並沒有在去年 2007 全球前 20 名暢銷生技蛋白藥物的排名裏有明顯改變。
大者恆大除了是因為生技藥物的單價較高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某些疾病就只能靠生技藥物治療,例如慢性腎病及癌症相關的貧血,例如化療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過低症 (neutropenia),又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光是這些疾病就造就好幾個暢銷藥,更不用談逐漸展露頭角的的抗癌性標靶治療單株抗體。
而這些以及這部分的市場才是目前生物技術的熱錢在滾的地方。姑且不去管生物技術怎麼定義,整理完這個表格之後,我確實聯想起能夠「共同促進台灣生技相關產業及台灣生技消費市場的提升及脈動」的一大包五百塊的黃金女王蜂子,借此推翻了去年認為沒有餅屑效應這回事。
2007 銷售排名 | 學名;藥名 | 適應症 | 2006 銷售 (億美元) | 2007 銷售 (億美元) | 成長 (%) |
1 | epoetin alfa; Epogen / Procrit / Eprex | 慢性腎病及癌症相關的貧血 | 60.2 | 57.6 | -4.3 |
2 | etanercept; Enbrel | 風濕性關節炎 | 44.7 | 54.5 | 21.9 |
3 | rituximab; Rituxan | B 細胞淋巴瘤 | 39.1 | 53.9 | 37.9 |
4 | trastuzumab; Herceptin | 乳癌 | 31.7 | 47.4 | 49.5 |
5 | infliximab; Remicade | 風濕性關節炎 | 37.6 | 44.6 | 18.6 |
6 | bevacizumab; Avastin | 大腸直腸癌 | 23.9 | 40.1 | 67.8 |
7 | darbepoetin; Aranesp | 慢性腎病及癌症相關的貧血 | 41.2 | 40.0 | -2.9 |
8 | insulin analog glargine; Lantus | 糖尿病 | 26.3 | 31.6 | 20.2 |
9 | adalimumab; Humira | 風濕性關節炎 | 20.4 | 30.6 | 50.0 |
10 | peg-filgrastim; Neulasta | 化療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過低症 (neutropenia) | 27.1 | 30.0 | 10.7 |
11 | insulin analogs aspart; Levemir | 糖尿病 | 19.1 | 29.2 | 52.9 |
12 | human insulin; Actrapid | 糖尿病 | 26.5 | 26.3 | -0.8 |
13 | epoetin beta; Neo-recormon | 慢性腎病及癌症相關的貧血 | 17.9 | 20.4 | 14.0 |
14 | interferon beta-1a; Rebif | 多發性硬化症 | 14.2 | 18.8 | 32.4 |
15 | inteferon beta-1a; Avonex | 多發性硬化症 | 17.1 | 18.7 | 9.4 |
16 | inteferon beta-1b; Betaferon | 多發性硬化症 | 12.7 | 16.0 | 26.0 |
17 | peginterferon alfa-2a; Pegasys | B 型及 C 型肝炎 | 11.8 | 16.0 | 35.6 |
18 | Insulin analog lispro; Humalog | 糖尿病 | 13.0 | 14.7 | 13.1 |
19 | filgrastim; Neupogen | 化療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過低症 (neutropenia) | 13.4 | 14.2 | 6.0 |
20 | cetuximab; Erbitux | 大腸直腸癌、頭頸癌 | 14.2 |
相關檔案:2006 銷售排名前 20 名生技蛋白藥物 [下載] 、2007 銷售排名前 20 名生技蛋白藥物 [下載]
曾經養過小孩子的爸媽或許都知道,在一歲半到兩歲的階段,不管他發出一個聲音或者不經意做了什麼動作,父母親如果調皮一點學他做一樣的動作,很容易會引爆一場激烈的對抗,像這底下這個影片這樣-
模仿者很常見,猴子就是很厲害的模仿者,影片中的人也是。不過,反過來,被模仿者要知道自己被模仿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猴子就不行了。同樣地,猩猩模仿人在電視節目很常見,但很少人知道猩猩看到自己被模仿之後的反應。
跟小孩子一樣,牠可以知道別人在模仿牠,也會做出相對應的動作來確定這件事。
一旦孩子察覺到有人在學他的動作,除了繼續動作吸引注意之外,他還會變化不同的動作來測試模仿追隨者,最後,以我跟自己兒子為例,在這個遊戲上都是捧腹大笑收場。
做為唯一與人類一樣具有被模仿認知的動物,猩猩爸媽平常不知道是不是也這樣跟小猩猩戲耍過。
影片來源:Imitation recognition in great apes [link]
聽說個人化醫藥時代將要來臨,醫學在處理人類的疾病上,在相關科技基礎的扶持之下會被複雜化成處理疾病、基因、藥物與環境四者的關係 - 住在什麼地方的人帶有什麼基因生什麼病吃什麼藥。不過,在這個時代來臨之前,有一件事需要做到,就是,每個人的基因都要透明,如此才能有機會釐清與其他三者之間的關係。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找到肺癌基因。
上個禮拜,同時有三個大型研究發表,掃瞄了所有受試者整個基因體上的基因序列變異跟肺癌的關係1,結果找出會增加罹患肺癌風險的基因變異都落在第 15 對染色體上的某個位置。這三個研究所使用的全基因體關聯方法也暗示著,將來一旦每個人的基因序列都是透明的,什麼人有過什麼病史,拿基因序列來比對統計一下,基因與疾病的關係也就跟著透明了,與藥物跟環境的關係也是。
也因為這樣,全基因體定序就變得很關鍵。基因體定序的公司也緊鑼密鼓力求降低定序成本以符合這個市場的需求,從一套幾十萬美金的價格看能不能降降降到一套一萬美金的平民價格。
上週五 Helicos Biosciences 發表在 Science 期刊的單一 DNA 分子定序技術2看起來就很有這個潛力,雖然目前這個方法適用的每條 DNA 長度不能超過 30 個氮鹼基,必需先把 DNA 切得碎碎的,再把小段的序列拚湊成完整的序列,但卻省去了做 PCR 先複製 DNA 的步驟。同時,因為螢光偵測的靈敏度可以到達單一個 DNA 分子,它其實可以一次測定高達 28000 個 DNA 片段的序列。
聽起來很模糊,不過,我在 Helicos 的網站找到了介紹這個單一 DNA 分子定序技術 tSMSTM 的影片,介紹得很清楚 -
Helicos: tSMS™ How It Works
大致上的做法是這樣的:
據估算,如果用這個方法來做一個人的全基因體定序大概需要八個禮拜,花費 72000 美金,應該算是目前正式發表的結果裏很低的價格。
為了讓疾病、基因、藥物與環境四者的關係透明化,全基因體定序是無可避免的趨勢,另一方面,除了這些技術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的行為如何受到這個趨勢的影響。例如,當人知道自己的基因沒有潛在肺癌的風險時,旁人苦口婆心少抽點煙的叮嚀對這些人的作用就令我很感興趣。相關資料:
1. Nature News: Genetic link for lung cancer identified [link]
2. Single-Molecule DNA Sequencing of a Viral Genome. doi:10.1126/science.1150427 [link]
這種牽涉到兩性互動的問題,時間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但男人卻常常誤以為時間是最大的問題,所以在網路上雖然履見「性交時間多久才算正常」的問題,卻不常見一個斷然只給時間的答案,多數是在談一些性行為真諦的開示性解答...
如果把性行為當作是一齣動作短劇,我想,整部戲故事脈絡的鋪陳與戲後結局的啟示跟劇中實際的武打動作一樣重要。而男人把心思放在所擅長、卻又不是那麼有信心的武打動作--的時間上 (性交時間)。
過去的調查,多數男女演員認為這齣戲最適合的時間大概在 30-40 分鐘,然而,實際上,雖然男演員很想把武打時間持續到 15 分鐘,但多數都只能有五分鐘的能耐。也因為想望的持續時間 (成人節目的遺毒!?) 與實際落差太大,許多男演員急於想知道自己的表現優劣。
不過,在網路上發問又常會被評審 (醫師) 開示一番。
這個研究滿足了這類需求的男性。科學家幫忙男演員問了幾十個位在加拿大跟美國的專業評審 - 有三年以上性功能治療經驗的醫師或心理師 - 這個問題:到底武打動作的時間要多久,可以給我們一個數據嗎?
問題裏有四種程度,包括 too short (太短) 、 adequate (差不多) 、 desirable (可遇不可求) 以及 too long (太久了) ,希望評審依據個人的評審經驗給一個時間範圍。結果在上圖。
真是不可多得的數據,一次看到這麼多評審的意見,同時也再次驗證了兩件事情:大家對於評判武打時間太短的意見比較一致,不過,所謂適當持久的時間也絕對沒有口頭流傳在外的久,以我的形容,差不多就是一般人跑一公里距離所需的時間。
至於那些想望武打時間可以有 15 分鐘的男演員,在評審眼中其實是有點本末倒置的,硬生生把一部精采的短劇演成了枯燥乏味的武術練習。上圖這個保險套廣告可以說明這種武術練習可能的枯燥程度,演員當戒慎。
相關研究:Canadian and American Sex Therapists' Perceptions of Normal and Abnormal Ejaculatory Latencies: How Long Should Intercourse Last? doi:10.1111/j.1743-6109.2008.00797.x [link]
閱讀全文[+]「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又來了,但這回是,我的一小「靠」是人類的一大「靠」:歐洲人設計的無人自動運輸太空 (貨) 船, Jules Verne ATV - 以法國科幻小說家 Jules Verne 的名字命名 - 科幻式不偏不倚地跟國際太空站接合在一起。
前陣子奮進號太空船才從國際太空站回到地球,比奮進號早兩天發射升空的 Jules Verne ATV 其實是在太空軌道上等奮進號離開後,要嘗試人類歐洲史上首次無人駕駛的貨運太空船與國際太空站的停泊任務。同時, Jules Verne ATV 上也載了太空站上太空人需要的衣物、食物以及儀器設備,一但停泊成功,這些東西可以順利到達太空人手上,包含太空船上的水跟燃料也都會打進太空站裏。
這簡直是無人太空宅急便嘛!? 不過,這貨船要到達家門口可不容易﹔但也沒有那麼難,畢竟,太空梭都可以順利停靠了,無人駕駛的貨船只不過沒有人在上面而已 (?)。
不過,慎重起見,在真正停靠之前,還是排演了兩次, 3 月 29 日跟 3 月 31 日各一次,這兩次,在每接近幾公尺都有檢查點而且利用 GPS 跟雷射確定位置準確無誤的情況下, Jules Verne ATV 都只接近到距太空站 11 公尺的位置。
昨天, 4 月 3 日,第三次,就來真的了。從 NASA 抓到這段精采的紀錄,從 11 公尺遠到完全接合的過程 (下方影片) -
呼。既緊張又科幻。
不過,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嘛!? 每秒 7 公分的速度靠近,很慢啊。事實上,它們不是停在半空中在等接泊耶,太空站跟太空船在高空 340 公里軌道上運行的速度是每小時 28000 公里,等於兩艘太空船都以每秒 7-8 公里的速度在跑,一但稍有誤差,是會撞成稀爛的。
何況貨船上又沒人,整個任務只靠 Jules Verne ATV 上的軟體、地球上的科學家與太空站的太空人聯繫操控。雖然看起來是一小「靠」,但足以堪稱為人類史上的一大「靠」。
「喂,歡樂送嗎? 這裡是太空站,我要叫六個太空勁辣雞腿堡餐。」太空無人宅急便、歡樂送時代慢慢揭開序幕。
Jules Verne ATV 在太空站停靠幾個月後,會變成一個太空人的大垃圾筒,載著太空站的垃圾投大氣層自焚。運食物上來,又可以順便帶走垃圾,完全不用外送人員,這種設計再完美不過。
「先生,您的太空勁辣雞腿堡餐總共 13 億歐元。」不含運費。
目前看來,一般的小孩,八個月大,可以直覺辨別「樣本跟母群體之間的關係」 (這是統計用語);當然,這麼小的嬰兒不會說話,但他們眼神停駐的時間會透露你的把戲符不符合或然率。不相信嗎?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
先準備一個箱子,箱子從中格成前後兩邊,前面可以打開。再準備一堆紅色的小球,還有少數幾顆白色小球,放在箱子裏前面。然後準備四顆紅球與一顆白球 (或四顆白球與一顆紅球) 放在箱子裡後面;箱子上面挖一個孔,好讓手可以伸到箱子後面拿出這五顆球。
接著,把才剛學會坐的小孩抱到箱子前,吸引他的注意你,然後根據下圖 1. 2. 3... 的順序把先準備好的五顆球 (四紅一白或四白一紅) 拿到桌上擺好。
擺好後,要打開箱子給小孩看時,拿出一個馬錶來計算他看箱子的時間。
照理講,如果箱子裡紅球比較多,拿出四紅一白的機率會比拿出四白一紅的機率高;信不信,看到四白一紅球在桌子上,八個月大的小孩卻發現箱子裡竟然紅球比較多,他會多看一到兩秒鐘。
這表示他能夠從樣本判斷母群體 (又是統計用語) 的狀況?!
如果是從母群體來推算樣本呢? 也是可以試看看。使用同一組道具,只不過順序稍微變化一下:如下圖,在伸手拿出球之前,先打開箱子讓孩子看看。嗯,紅球多...
然後,依序拿出四紅一白或四白一紅球放在桌上擺好。
當最後一顆球擺好之後,按下馬錶,計算一下孩子目光停駐的時間。多做幾次,平均起來,會發現,四白一紅這種低或然率的狀況會讓孩子的眼睛多停二到三秒。
不得不佩服心理學家可以抓到孩子多著兩三秒短暫的目光停留,但光是兩三秒的差異其實不見得有意義﹔真正讓這兩三秒變得有意義的是,當你不是從箱子,而是從口袋裏把預備好的球拿出來的話,不管是拿出四紅一白球或是四白一紅球,孩子的目光停駐時間是沒有差異的。因為,他們知道那是另一回事。
不過,算有意義好了,或許應該有其他溫柔一點的解讀!? 這麼好玩的遊戲,套上統計的概念,玩起來顯得吃力。給孩子拍拍手吧,辛苦了。
相關研究:Intuitive statistics by 8-month-old infants. doi:10.1073/pnas.0704450105 [link]
想不到小丑化妝是有科學根據的,特別是那個紅鼻子。更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想去做這種研究。
英國 Hertfordshire 大學的心理學家 Richard Wiseman 利用紅外線影像去偵測那些開懷大笑的受試者臉部的溫度發現,當一個人開懷大笑的時候,鼻子的溫度會增加,而嘴唇周圍的溫度會降低,在紅外線影像上看起來 (上圖右) 正好就好像是一個化妝的小丑。
反而,皮笑肉不笑就不會產生這麼有趣的影像。這無意間為小丑的妝扮做了科學上的註解。
而且,小心別裝笑,很快就會被紅外線攝影機識破的。
相關研究 (注意發表日期):Laughter brings out a red nose. Journal of Jest [link]
再次提醒,注意發表日期。
我還是不懂油價為什麼不能夠漲,所以,拿了今年 2008 年世界幾個國家的油價跟去年各國的平均國民所得,還有麥當勞的漢堡價格做了比較:
油價 (US/L) | 每日GDP (US) | 一公升汽油/一日所得 (%) | 大麥克價格 (US) | 一公升汽油買幾個漢堡 | |
印度 | 0.98 | 2.6 | 37.1 | ||
中國 | 0.64 | 6.7 | 9.5 | 1.45 | 0.4 |
南韓 | 1.6 | 53.8 | 3.0 | 3.14 | 0.5 |
以色列 | 1.61 | 60.5 | 2.7 | ||
香港 | 1.94 | 79.9 | 2.4 | 1.54 | 1.3 |
台灣 | 1 | 44.6 | 2.2 | 2.29 | 0.4 |
芬蘭 | 2.11 | 123.0 | 1.7 | ||
荷蘭 | 2.12 | 124.5 | 1.7 | ||
英國 | 2.04 | 124.1 | 1.6 | 4.01 | 0.5 |
日本 | 1.48 | 93.2 | 1.6 | 2.29 | 0.6 |
瑞典 | 1.96 | 129.0 | 1.5 | 4.86 | 0.4 |
新加坡 | 1.37 | 93.6 | 1.5 | 2.59 | 0.5 |
挪威 | 2.42 | 216.9 | 1.1 | 6.88 | 0.4 |
加拿大 | 1.15 | 117.1 | 1.0 | 3.68 | 0.3 |
美國 | 0.83 | 124.9 | 0.7 | 3.41 | 0.2 |
阿拉伯 | 0.24 | 42.2 | 0.6 | 2.4 | 0.1 |
科威特 | 0.21 | 88.4 | 0.2 |
排除中國跟印度這兩個貧富分布不均的國家,台灣在非產油國家裏,相較於國民收入,油價好像已經不便宜了?!當然,我們常拿來看齊的南韓更貴。
不過,如果跟漢堡的價格做比較,台灣一個大麥克的價格 75 塊台幣,可以加 2.5 公升的汽油,這個比例跟許多已開發國家 - 例如,英國、瑞典,以及新加坡 - 都差不多。如果這個比例是合理的,那麼以大麥克的價格來衡量油價,台灣油價還比日本便宜 (日本賣貴了?)。
從這兩個數據粗略來看,既然油價相對於漢堡價格是合理的,但一公升汽油卻花掉了我們一日收入的 2.2% (假設一天上班車程 20 公里,每公升汽油跑 10 公里,則一天有 5 % 的收入必須付油錢),如果再漲,這個比例會再提高,莫非一切還是得歸咎於國民所得太低?!
薪水太低?!再一次拿南韓來比較:2007 年南韓的國民所得是 19624 美元,台灣是 16274 美元,台灣的薪水確實比南韓低。可是換算成購買力平價國民所得台灣早就突破三萬,是 32490 美元,反而高於南韓的 25840 美元,日本是 34024 美元。顯然,台灣的物價也偏低,既然如此,油價為什麼不能夠漲?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資料來源:
1. 油價與 GDP 數據取自 Wikipedia;
2. 大麥克價格是 2007 年中的,取自 Economist.com: The Big Mac Index
3. 更多國家油價 vs. 一日所得的資料 (2007): The Oil Drum- Europe | The Cost of Gasoline around the Worl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