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2009

什麼因素造成你不會是天才

最近都碰到一些鳥事 (1, 2),這件也是鳥事,從一個畫鳥的「學者」談起。

用「學者」很容易讓人誤會 Blackstock 是個學有專精的藝術或生物分類學家,事實上,他是個洗碗工,退休了。學者的意思是,他有學者症候群 (Savant-Syndrome) ,大概講就是,如果不是腦袋損傷就是自閉,卻又有某方面超乎常人的能力。

譬如,我就沒辦法畫出這麼多烏鴉的差異,我甚至連看都分別不太出來。

The Great World Crows, by Gregory Blackstock

圖片來源: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這些天賦異稟的「學者」,不管是會畫畫、音樂,或是精通數字,因為他並存於腦部另一部份缺陷上,難免讓人覺得另一部分超乎常人很幸運的是一種補償,是天生的。但這也許是我們的刻板印象。

你我都會說,對正常人而言,就算有天生聰明的腦子,不努力也是白費。但對「學者」來說,大家都只看到前半部,後半部好像不需要似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智商低,好像努力也是白費,所以承認他們的專精是純粹天生的。

加上一些腦部的研究,也都證實「學者」腦部結構跟一般人不同,一定是天生的。

真的是這樣嗎?不是也有些研究計程車司機腦部結構的實驗,發現精通都市大街小巷道路的司機腦部結構跟一般人也不同嗎。這些司機退休後不開車,原本大腦結構厚一點的區域也跟著縮小了。

我不否認天生體質、資質的影響,但可以換個角度這樣想:如果我從小就有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察覺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然後經由「不斷地練習」,有一天你來掃描我的腦子,也絕對是跟別人不同的。但這樣的差異卻不一定是天生的。

問題就出在那「不斷地練習」,我還想不起來出生到現在有什麼事可以讓我不斷地練習。所謂「不斷」不是應付段考那種兩個月三個月的時間耶,你會每天把 Pi 值拿出來背一次嗎?你會整天都在翻萬年曆為的只是要知道幾年前某天是星期幾?你會整年彈琴、畫畫?「學者」會。

這才是「學者」需要被敬佩學習的地方,而不只是驚訝。

真正要問的是什麼動機讓「學者」不斷地練習,一般人少有這般強烈動機的。是因為自閉失去社交空間而多出的空間?是腦部損傷失去部分能力後必須尋求替代能力的現實因素?還是什麼,這是我感興趣的。

就像有一個科學家形容一個盲人音樂家 Derek Paravicini-他是個自閉「學者」:

Paravicini seemed motivated way beyond the average music student. In fact, he seemed to be playing as if his life depended on it.

如果我也有這種用生命學習的動機,天才真的不算什麼。我之所以不會是天才,是因為根本沒有想成為天才的動機,就算是天才的料。

延伸閱讀:How to unleash your brain's inner genius

2 則意見:

8.6.09, 泡泡 提到...

嗯嗯

8.6.09, Casual 提到...

確實如此,
就由不斷地接觸與訓練,
腦中該領域相關的神經網絡會更加複雜~~~~

不過該如何去堅持下去又是另外一個議題。呵呵

很棒的一篇知識。

張貼留言